悬吊疗法(S-E-T)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在90年代初期,由康复医生和PT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同提出了悬吊运动治疗的理念与原则,1999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2000年以来已扩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其已有14年的经验,其来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总结,在骨关节疾病、慢性疲劳损伤的防治和神经肌肉反馈重建等运动康复领域均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治疗案例。它是一项重大的创新。
所谓S-E-T悬吊技术,就是将患儿身体的一部分悬吊在固定的绳索上,通过主动干预技术早期激发神经网络建立正确控制功能区,恢复平衡功能,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来渐进地解决大脑控制失常所产生的不正常用力和异常姿势。通过悬吊的无重和不稳定的锻炼机制来降低肌张力,缓解全身痉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通路重建功能。简而言之,就是它可以提供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增强稳定性、锻炼肌力。
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它包括了诊断、治疗和在处方系统支持下对患儿进行规范指导锻炼等内容,它强调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能够唤醒和调动机体潜在的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S-E-T技术和传统的训练是有一些不同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悬吊训练它有很好的依从性,这种依从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成熟、规范的治疗技术,安全、舒适,是“无痛性治疗”,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二、具有娱乐性,这种娱乐性可以很多孩子在一起训练,具有一种在玩耍过程中就把训练的过程和训练的科目实现。
三、有很好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除了我们的治疗师要积极的对孩子进行一些训练和参与之外,家长也是最大的参与者,因此,悬吊技术与传统的训练技术相比较,它的训练效果在单位时间内是比较好的,可以增强医患信心。S-E-T悬吊技术不仅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早期干预和需要进行特殊训练的患者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2
特点
系统利用其悬吊减重功能而充分的发挥其在人体关节活动、关节松动、骨骼肌力训练及平衡稳定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3
儿童康复治疗的特点
儿童依从性差、自动运动和维持(重复)能力差,平衡控制、协调能力差,对给与的帮助难以理解与掌握。如果脑瘫儿和发育期脑损伤的孩子在这个时候能及早地进行听觉、视觉、触觉、前庭觉、压觉等多感官刺激,就能促进患儿功能恢复。
4
用于儿童康复的优点
借助S-E-T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儿童主动参与的兴趣,又能达到在嬉戏中训练,在训练中嬉戏的目的。最大刺激其各种感觉器官,调动及训练其深部感觉的综合协调能力,增强其神经、肌肉反馈和肌肉力量的目的。应用S-E-T技术,结合人体的运动状态,达到主动和被动完美地结合起来。
利用这个系统,治疗师可以让孩子们在主动的运动过程中完成各项治疗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功能水平设计不同的治疗内容,完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使孩子们进步很快,可以集神经发育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引导教育于一体,对肌张力的缓解、肌力的增强、平衡协调性的提高都能在孩子们的主动运动中完成,孩子们主动运动的潜能更多地被激发出来,治疗效果明显提高。S-E-T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拥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出具治疗处方,进行20到50分钟左右的治疗时间。
5
适应症与适用范围
小儿脑瘫、偏瘫的感觉统合训练和肌力训练;慢性疲劳损伤和骨关节疾患;神经肌肉反馈重建、平衡功能训练与重建;预防性治疗与锻炼。多用于慢性疼痛及肌肉骨骼关节疾病,可用于脑卒中患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还可用于促进儿童发育,也适用于健体训练及运动员的日常训练。